扎根基层,真帮实干带民富
文章来源:龙口市委组织部 更新日期:2017-05-18 10:23:00
市统计局驻归城曹家村“第一书记”郭全文
解决果农浇地难
“我出生在农村,一到农村就感觉像回到了家。和老百姓唠唠家常,听听他们的想法,帮助他们解决些问题,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。”郭全文说。自2015年3月,他被市统计局派驻高新区归城曹家村任“第一书记”,全心全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办实事,包村工作取得很大成效,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。
归城曹家村的283户村民全部以种植果树为生。上任伊始,恰逢我市大旱,眼看着全村果树浇不上水,郭全文立刻带领村“两委”成员行动起来,千方百计地为村民找水。
那段时间,郭全文山上山下、村里村外地跑,竖电杆、拉电线、打机井,终于给全村供上了农业用水。后来,郭全文了解到,光供水不行,还得存水。于是,他又组织村民清淤水塘存水,经过两个多月努力,解决了全村农业用水问题,为水果大丰收立下“汗马功劳”。
为充分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,郭全文根据市里的要求走访了全村283户人家。因为时间有限,他嫌走访得不够细致,事后针对问题较多的村民再次进行走访,挨家挨户地了解情况,帮助解决困难。
在走访过程中,郭全文用日记的形式,将每天的大事小情清楚地记下来。当得知苹果丰收、价格下跌、村民雇不起工人摘果时,他就来到果园里帮忙,跟果农详细地了解情况,很好地完成了民意调查。
刚到归城曹家村时,村民都对“第一书记”不抱多大希望,不相信他能安心在这里扎根,而郭全文却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。
“每天和村民聊聊天,说说话,经常去村里溜达溜达,看着村民乐呵呵的,我这心里既满足又高兴。”郭全文欣慰地说。
市委610办驻东和平村“第一书记”王际安
撂荒地变生态园
如今,市委610办公室的王际安依然清晰记得,三年前他到高新区东和平村任“第一书记”时村里的样子,垃圾杂物乱堆乱放,生活污水肆意横流,村路七扭八拐不像个样……从那时起,他就暗下决心:一定干出个样来!
王际安到任后,首先在村里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,先后硬化了全部村路,更新了自来水管道,新上了纯净水设备,修建了文化广场等,改善了村容村貌。
要想摆脱贫困的现状,增加村集体收入,不但要输血,更要造血。靠拉赞助不是办法,得开拓思路上项目,让百姓得到更大实惠。
要想创业,必须有好项目,针对村里现有资源,只能从土地上做文章,经二轮土地延包后,撂荒地比较多,一是缺水,二是地块分散,人均三块地,东耩、北耩全靠天吃饭,村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。针对这一现状,村“两委”积极联系种植、养殖大户,流转土地,最后与益康生态苑达成协议,承包北耩土地190余亩,其中村民125亩,集体65亩,这样益康生态苑经过整理,化零为整,把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,变成了种植无公害蔬菜、果树、杂粮的生态园,村“两委”负责监督管理,村集体和村民都增加了收入。
石黄线北村里有3.96亩空闲地,成了大垃圾场,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,也影响了石黄线沿线风景。经与包村部门、区领导协商,对外承租增加集体收入,经公开招标,最后以10万元10年成交。
今年,王际安又开始了新的奔波,为村里打了一眼120米的大口深水井,保障村民饮水;修建了400米地下引水渠,方便村民浇地;启动了古城墙保护。东和平村,正在发生新的改变。
市公安局驻小于家村“第一书记”王世兵
铺路通水上项目
王世兵到高新区小于家村任“第一书记”期间,他和村“两委”干部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发展村集体经济,带领村民发家致富。
2016年3月,市公安局派王世兵到小于家村任“第一书记”。他在大走访过程中,发现吃水难和出行难是村民反映集中的问题。王世兵承诺给村民通上自来水、铺上水泥路。为了解决资金问题,他与该村所在园区、包帮单位和企业联系沟通,落实资金80余万元。5月,投资6万元在小于家村村东南新打一口110米深水井,新建一座水房,新上了潜水泵、电缆、水管、压力罐等配套设施,实行全天候供水。从此,小于家村村民彻底告别了吃水难。7月,村路开始硬化,王世兵天天靠在施工现场,克服天气炎热、汛期对施工的不利影响,和施工方一起勘查线路、协调进料,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。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,共投资75万元,对村里40余条泥土路进行了硬化。现在,村民在家里喝上清澈甘甜自来水,出门走在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上,心情舒畅,十分方便。
富村必先富民,民富才能强村。王世兵始终把发展经济、带领村民致富作为第一要务。他了解到村集体经济薄弱,闲散劳动力较多,便和村“两委”干部四处奔波、考察项目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们终于联系到一个加工塑料易拉罐小勺的项目,优先安排生活困难村民和老年人就业,让村里10多个人有了稳定经济收入。投资2万元购置施工器械,把部分闲散劳动力组建了一支施工队伍,对外承揽工程。在小于家村道路硬化中,这支工程队发挥很大作用,为村集体增收了3万多元。有了项目做基础,村民的干劲都调动起来,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。